新冠疫情之后,国际旅游迎来“第二次呼吸”。人们不惜体力,向世界各地出发旅行。更有甚者,旅游版图不断扩展,一些过去一提到名字就令人心生寒意的国家,如今也开始进入清单。然而,中亚在这个问题上依然独树一帜:它拥有发展旅游业的一切可能,但在该地区的个别共和国,行业发展的速度仍然不及预期。
坏消息要用小字
热爱电视剧《生活大爆炸》(Big Bang theory)的观众或许记得,那个一丝不苟的“社畜”谢尔顿·库珀总拒绝合法休假。研究所所长西伯特先生却说,库珀必须去度假-这可是研究所所有员工梦寐以求的。
“但如果我不工作,我该拿自己怎么办?”库珀问。
“读书、休息、旅行,”西伯特说,“据说阿富汗这个季节美得不可方物。”
“讽刺吗?”库珀转头问同事们。
“一点也不-当然要去。”同事们答道。
如今,这个“硬核笑话”已不再只是笑话。俄罗斯近期承认的“阿富汗伊斯兰酋长国”,正把自己包装为新的旅游天堂。网上甚至流出一段视频:一名头罩黑袋的自杀式袭击者,被手持武器的塔利班成员包围,忽然扯掉头套,转而向游客发出赴阿邀请。耐人寻味的是,2024年该国已接待约9000名游客,主要来自俄罗斯、中国、土耳其与中东国家。但显然,塔利班的目标远不止于此。
好在,中亚国家距离这种极限旅游还很遥远。固然,这里偶尔也会发生如塔吉克斯坦“骑行者遇袭”等悲剧性事件,但总体而言,中亚的旅游安全形势较为有利。
以吉尔吉斯斯坦为例,2020—2024年间,旅游税收累计为共和国预算贡献11亿索姆(1250万美元)。其中,2020年的相关征收为4930万索姆(56.4万美元),到2024年这一数字增至3.36亿索姆(380万美元)。
据旅游部门官员与业内专家估算,“一名游客至少带动三个就业岗位”。去年,吉尔吉斯斯坦接待了850万名来访者,今年的目标是1000万。按最保守的估计,一名游客的日均花费在200—250美元之间;这笔账看上去相当乐观。
在此背景下,吉国官员开始“求稳”,呼吁不要发布负面新闻,尤其是涉及意外事故与犯罪的报道,以免吓退游客。若实在无法回避,建议“用吉尔吉斯语、小字号,并放在新闻末尾”。
机智者随即献策反讽:不如只发正面新闻,而且用大号字体,比如“过去一周在吉尔吉斯斯坦没有抢劫15人、没有殴打28人”。
玩笑之下,动机也不难理解-旅游业对一GDP(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相当可观。首先受益的是近邻:赴吉尔吉斯斯坦游客来源以乌兹别克斯坦(61.7%)、哈萨克斯坦(28.3%)和俄罗斯(5.6%)为主,三国合计贡献近96%的入境客流。
旅游如今对吉国何其重要,从一件事可见一斑:总统萨德尔·扎帕罗夫亲自主持“四季滑雪集群‘阿拉套度假区’”项目的建设工作会议。
数十亿美元与数百万来客
说到乌兹别克斯坦,旅游领域事实上由总统沙夫卡特·米尔济约耶夫亲自“挂帅”。不久前,他视察了帕尔肯特区的滑雪度假区建设。该项目有望成为与博斯坦雷克区“阿米尔索伊”相抗衡的综合体-将建造三星至五星级酒店、雪道、缆车、木屋、野餐区、餐厅、康养中心以及约600处服务设施。完工后,度假区日接待能力可达1.5万人;考虑到季节性服务,新增就业岗位总数约为1万人。
米尔济约耶夫还来到塔什干州风光旖旎的库穆什坎,这里打造了乌兹别克斯坦首座“旅游村”。
此外,总统还了解了“帕尔肯特索伊”住宅片区建设进度。这里可谓“生态小城”,房屋沿一泓秀丽溪流而建。屋顶将安装太阳能集热器,利用日能;配套学校、幼儿园、运动场、人工湖、休闲区与自行车道一应俱全。
整个地区当前在建的旅游项目共有52个,总投资达18亿美元。项目完成后,相关设施年接待能力将达100万名游客。
乌兹别克斯坦的旅游前景广袤无垠:一方面是底蕴深厚的历史与文化遗存,另一方面是生态旅游。从沙漠越野到冰川徒步,从独特山地带的旅行到自然保护区与国家公园观光,可谓百味俱全、各取所需。
“农业旅游”亦是一篇文章。游客可以走进本地农场,参与葡萄酒、啤酒、蔬果、蜂蜜、葵花籽油、药用植物、棉纺品以及畜牧业的生产活动。
与“农业旅游”相邻的是“乡村旅游”:旅行者能够深入偏远乡野,探访那些历史绵延千年的古老聚落-那里迄今尚无手机信号与互联网;但在这里,人们能与共和国的历史、地道乡厨相遇,更不用说乌兹别克斯坦的原生自然。
亦当单论一项“民族旅游”,这对外国游客始终魅力十足。其范围自圣托布、库穆什坎等旅游村落,至吉萨尔山脉支脉中的村社,以及拥有古老圣迹与营地驿站的伊玛目—阿塔聚落。
民族旅游还包括造访生态农场与民族手工艺中心:游客可现场观摹依古法制作陶器、丝织与纪念品的全流程。
共和国在运动旅游方面也潜力优良。水上娱乐爱好者可以选择在巨大的湖泊上安静地骑行,也可以在汹涌的河流上进行极限漂流;滑翔伞飞行尤以风景如画的查尔瓦克水库区域最受欢迎;在西天山一带,登山与攀岩线路多达数十条不同的路线。
若嫌悬崖峭壁的眩晕略显“辛苦”,也可选择徒步山径,将运动与人文相融-譬如萨尔米什赛峡谷,那里发现了逾4000幅岩画。最后,还有乌兹别克斯坦传统的“马背旅游”,让游客得以骑乘当地名驹-卡拉拜尔。
别在每一步都“脏乱差”
哈萨克斯坦的旅游也发展迅速。2024年,入境外国游客超过1500万人;国内旅游亦不遑多让,全年有逾1000万哈萨克斯坦居民在境内积极出游。
旅游与体育部长叶尔博尔·米尔扎博瑟诺夫认为,国家对外国人的开放在旅游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哈萨克斯坦对87个国家实行免签入境,对107个国家提供电子签证。
据统计,赴阿拉木图的外国游客中,俄罗斯人居首,占比25%(即每四人中一人);其后为印度(16%)与中国(13%)。但问题亦不容忽视:制约旅游进一步发展的,是酒店基础设施的不完善,简单说就是缺乏符合国际标准的酒店。
另一个关键挑战是生态,尤其在热门目的地:游客遗留的垃圾、自然区域车辆拥堵,让当地居民与产业整体承压。旅游部建议,通过建立“自然资源管理体系”来化解这一问题。但何谓该体系、如何运转,尚无清晰答案;官僚机制却倍受信仰。反过来寄望游客自觉维护环境卫生,可能性不大-或许唯有祭出“重罚”治“随手脏乱”。
既不死“埃米尔”,亦不死“毛驴”
塔吉克斯坦在旅游业表现出雄心壮志。国家旅游发展战略设想,到2030年将共和国打造成生态旅游的领导者。
此处有人或许会想起霍加·纳斯尔丁的笑谈:这位机智鬼拿了埃米尔的巨款,许诺二十年内教会自家毛驴识字。埃米尔给了钱,却警告若毛驴届期不识字,便砍他脑袋。友人问他如何敢冒此险。纳斯尔丁答:并不冒险,二十年里,总有一个会死-埃米尔、毛驴,或他自己。
但在这里,这段笑谈似乎并不贴切。其一,距2030年仅余五年,指望相关各方在此期限内“物换星移”;其二,塔吉克斯坦已接待一定规模的外国游客-2025年上半年入境外国人达76.14万人,比去年增加了18.09万人,增幅31%。
当然,76万并非哈萨克斯坦的1500万,亦未达吉尔吉斯斯坦计划中的1000万。但若论塔吉克斯坦的自然与文化财富,游客的“舞台”确是真宽广。
圣地古迹、崇山峻岭、冰川雪谷、疗养温泉、激流漂流、垂钓狩猎、公园与果园-不胜枚举。然而,宏图常被“凡尘问题”所阻:公路与景区的公共厕所不足、平价青旅与汽车旅馆紧缺、网络缓慢、生态恶化。要解决这些问题,并为游客提供所需,就必须建立生态营地与家庭旅馆,完善基础设施,现代化道路与交通网络,引入投资并推行国际环保标准。以塔吉克斯坦当下的政治与经济状况,能否胜任这些任务?这是个近乎修辞的问题-答案须由塔吉克斯坦当局拿出,且要以行动回答。
“好”但偏小的旅游业
在中亚所有共和国中,土库曼斯坦的局势是最令人费解的。至今仍不清楚,这里是否存在较为“规模化”的旅游。外交部网站对此的说法如下:
“目前,土库曼斯坦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国家的自然、旅游、历史文化潜力,丰富而独特的民族传统,都是推动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这也有助于提升我国旅游部门的国际地位,并在全球旅游市场中发挥重要作用……”
又称:
“2020年5月1日,土库曼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加入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加入这一享有盛誉的国际组织,为城市发展与扩展多元旅游方向,以及塑造城市旅游形象开启了新机遇。”
这些听起来都很美好。更何况,关于土库曼斯坦的自然与文化遗产,足以写成卷帙浩繁的著作。然而,这些表述对旅游业的现实意味着什么?
相关信息寥寥。例如,已知2024年入境外国游客“较之往年”增长50%。多还是少?可惜无人能答。中亚其他国家都公布具体数字-唯独土库曼斯坦没有。
关于其旅游的最近一次“精确信息”,来自维基百科,而且追溯到2012年。当年赴土库曼斯坦的三大客源国为:
▪ 伊朗-3874人;
▪ 德国-1143人;
▪ 美国-531人。
换言之,外国游客的“计量单位”不是百万,甚至不是十万,而是“几千”。
即便承认,如当局与维基所称,近年来旅游“迅猛发展”,那么“迅猛”的量级究竟如何?“较之往年”意味着什么?是否表示过去数年每年约一万人,随后忽然跃升50%,也不过一万五千?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干脆写明具体人数,哪怕是近似值?或许是因为,这些数字在国家尺度上“微乎其微”?
官方称,土库曼斯坦约有130家旅游公司在运营。仍不清楚,这是否仅指本国公司,抑或包含外国企业。
但根据旁证,尤其是旅行者的游记,可推断外国游客在土库曼斯坦极为稀少。这也不难理解:从事实看,土库曼斯坦并不甚“欢迎”外国人。
例如,俄罗斯旅行者抱怨机票价格高昂、签证费用昂贵且入境签证必不可少;同时签证并不易获批-拒签率高达80%。
在境内移动通常必须有随行陪同,否则就可能被驱逐出境并遭未来入境禁令。
外国记者与博主亦不受待见-当局更希望世界通过本国官媒的镜头看见他们的国家,而非一个“不偏不倚”的个人。
按官方汇率兑换货币使游客的生活成本极高,而向“黑市”换汇又存在风险。网络封锁更让人颇多不满……总之,旅行者遇到的问题往往多于乐趣。尽管如今常见“五国连线”的“中亚联合行程”,可以一口气跑遍五国,但这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土库曼斯坦的旅游生态。这也不难理解:受政治环境所限,土库曼斯坦极度封闭;虽说民间与企业大概乐意借游客“赚点外快”,但当权者不在乎。他们心中的“理想游客”,大概是这样的:人在家中交了团费,然后被安排看一部三个小时的“土库曼斯坦美景”影片-皆大欢喜,钱收到了,人也不用来。
若把伯德穆哈梅多夫父子的“领地”这一“僵冷局面”暂放一旁,则其余中亚国家的旅游前景总体更为乐观。但在这里,很多也取决于接收方的愿望和精力。这意味着,国家与私人企业需要协同行动,方能收获最佳成效。
5. Горы Таджикистана. Фото с сайта touranton.ru – 塔吉克斯坦的山脉. 照片来自touranton.r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