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永恒之城更古老

撒马尔罕在其三千年的历史中取得了什么成就?
古尔-埃米尔陵墓-埃米尔·帖木儿、他的部分后裔以及其导师米尔·赛义德·巴拉卡的安息之地。

1996年,乌兹别克斯坦隆重举行了埃米尔·帖木儿(塔梅尔兰)诞辰660周年庆典。当年10月18日,时任总统伊斯兰·卡里莫夫授予撒马尔罕市 «埃米尔·帖木儿»勋章,并将该日定为«撒马尔罕日»。今年的城市庆典将具有标志性意义-撒马尔罕迎来了三千岁生日。当然,这个年龄是近似值,但它大致符合最新的科学研究发现。

城市与女人的区别

总的来说,对撒马尔罕历史的研究已持续约一百五十年。最初,人们认为该城历史不超过一千五百年。但随着考古研究的扩展和科学的进步,城市的年龄逐渐被精确。很快,其历史就追溯到了两千年,到1970年达到了2500年,而到二十一世纪初,更是达到了2750年。然而,近期由多学科研究团队在阿夫拉西阿卜和库克特帕地区进行的发掘表明,撒马尔罕的历史至少有三千年。

尽管有时将最美的城市比作女性,但二者之间仍存在一些差异。具体来说,人们认为女性越年轻越有吸引力。而城市则恰恰相反:城市越古老,就越有魅力。因此,得益于科学家们的最新研究,撒马尔罕变得更«老»了,其形象无疑也提升了。为了防止恶意诋毁者和热衷廉价炒作的人贬低这座城市的意义并质疑其真实年龄,撒马尔罕州人民代表通过立法决定,自此撒马尔罕的年龄为三千年。

前景是阿夫拉西阿卜定居点。图片来自 eastroute.com

当然,嘲讽者们开始对此决定评头论足,说什么在过去一百五十年里,这座城市变老了两倍,如果再等一段时间,它的年龄可能会超过地球,如果运气好,甚至能超过我们整个银河系。

自然,许多人想起了2016年,鞑靼斯坦科学院正式成员米尔法蒂赫·扎基耶夫声称,喀山的历史根本不是苏联学者所断言的一千年,而是超过2700年。哈利科夫考古学研究所副所长法亚兹·胡津对此提出了异议,他指出,在喀山所在地发现古代定居点的痕迹,并不意味那时那里就已经是城市。

然而,这个论点显然不适用于乌兹别克斯坦的这座长寿之城。乌兹别克斯坦-法国联合考察队重新审视了以往的发现,并得出结论:早在公元前一千年初,撒马尔罕就已经发展成为拥有宫殿和庙宇的大型城市。

人文荟萃之地

即使不考虑法乌联合科学考察队及其支持议员们的决定,撒马尔罕的古老也毋庸置疑。即使根据之前公认的理论,该城也始建于公元前八世纪,与古罗马同龄。但如果永恒之城是由狼喂养大的罗穆卢斯和雷穆斯兄弟所建,这显然决定了其好战、真正具有殖民性的特征;那么(根据一种说法)撒马尔罕的创建则归功于一个名叫撒马尔的人,他在此建立了一个定居点,吸引了附近地区的人们前来。传说没有保留关于这位杰出人物职业的信息,但很可能撒马尔是个商人或农夫,能够用自己的剩余产品与他人交换-否则人们为何要投奔他呢?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公元8世纪俑。图片来源:sogdians.si.edu

两千多年来,该城一直是连接中国与欧洲的丝绸之路上的关键节点之一。撒马尔罕甚至获得了«丝绸之路之心»的荣誉称号。

正如一个商业城市应有的那样,撒马尔罕迅速发展、巩固,并成为索格狄亚那的中心。这座繁荣的城市自然无法逃过亚历山大大帝的视线。公元前329年,被罗马和希腊历史学家称为马拉坎达的撒马尔罕被这位伟大统帅的军队攻占。

然而,尽管马拉坎达(即撒马尔罕)具有和平的商业性质,但对亚历山大大帝来说却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杰出的索格狄亚那军事指挥官斯皮塔梅尼斯领导了反抗外来者的起义。在撒马尔罕郊外泽拉夫尚河畔的一场史诗般战役中,斯皮塔梅尼斯击败了由希腊-马其顿将军指挥的军队。据信,这是亚历山大大帝七年征战生涯中首次遭遇重大失利。

亚历山大大帝确信撒马尔罕人民能够自卫,因此被迫亲自指挥军队。担心仅凭武力不足以取胜,马其顿王施展了外交诡计,开始与索格狄亚那和巴克特里亚的贵族接触,密谋反对斯皮塔梅尼斯。遭同伴背叛后,这位索格狄亚那指挥官逃往马萨格泰人那里,但再次被背叛并被游牧部落首领杀害。

进入公元后,在四至五世纪,撒马尔罕落入游牧部落的统治之下,六至七世纪则臣服于突厥和西突厥汗国。

八世纪初,该城被阿拉伯征服者攻占,世纪中叶,呼罗珊和马维兰纳赫尔地区总督阿布·穆斯林将撒马尔罕定为自己的驻地。尽管这里不时爆发反抗外国征服者的起义,但总体而言,该城并不太好战。显然,这正是它吸引人的地方:毕竟,与战争相比,在和平环境中生活更美好。这些简单的道理现代人也明白。

九世纪七十年代,撒马尔罕再次被选为萨曼王朝的首都。阿拉伯地理学家阿布·卡西姆·穆罕默德·伊本·豪卡尔这样描述当时的撒马尔罕:

«撒马尔罕是一个拥有大型集市的城市,像大城市一样,有一系列街区、浴室、商队旅舍和房屋。城中有活水,通过部分由铅制成的渠道引入。其上筑有水坝,某些地方高出地面。市场中央和货币兑换商街区铺有石头,水从铜匠区流过石头,通过克什门流入沙赫里斯坦… 除少数例外,几乎没有一条街道或一所庄园没有活水,几乎没有几户人家没有花园… 撒马尔罕是河中外乡(马维兰纳赫尔地区)优雅人士的聚集地,其中佼佼者均在撒马尔罕接受过教育。»

这一描述并非偶然,当时的撒马尔罕是后来被称为中亚地区的真正明珠。那时,科学、诗歌和建筑在这里蓬勃发展。与萨曼时期的撒马尔罕相关的名字有鲁达基、菲尔多西等诗人,伟大的哲学家和科学家阿尔·法拉比以及一系列伊斯兰神学家。

面对成吉思汗

11至13世纪,这座伟大的城市成为西喀喇汗国的首都。国家和王朝更迭,但撒马尔罕始终是科学、文学和神学的中心。例如,在沙姆斯·阿尔-穆尔克统治时期,奥马尔·海亚姆被邀请到撒马尔罕宫廷。正是在撒马尔罕,这位伟大的诗人和科学家完成了他主要的数学著作-《代数与阿尔穆卡巴拉问题的证明》。

1212年,撒马尔罕建立了花剌子模沙阿阿拉乌丁·穆罕默德二世的政权,但并未持续多久-1220年,成吉思汗的大军进攻撒马尔罕。经过三天的围困,城市陷落并遭到彻底洗劫。当时城内约有十万户家庭。城破后,约四分之三的居民被杀或沦为奴隶。蒙古人的入侵导致早期时代创造的几乎所有建筑杰作都被摧毁。

撒马尔罕的帖木儿纪念碑

撒马尔罕的再次崛起发生在埃米尔·帖木儿时期。从1370年到1499年,撒马尔罕是帖木儿帝国的首都。普遍认为,现存的大多数建筑杰作都是在这个时代建造的。埃米尔·帖木儿希望他的首都能成为世界之都,甚至给周边村庄冠以东方名城之名-巴格达、设拉子、大马士革。来自不同国家的著名诗人、音乐家、科学家和神学家汇聚于此。这里建造了带有宫殿和喷泉的美丽花园,甚至对普通百姓开放。在帖木儿统治下,撒马尔罕成为中亚的贸易中心。此外,这位传奇统治者还修缮了对穆斯林而言神圣的地方。埃米尔·帖木儿不仅聚集了科学和艺术人才,还从各国召集工匠来重建和装饰他的首都。难怪撒马尔罕从一座土城变成了石城-而且是最美丽的石城。

撒马尔罕的崛起和美化在帖木儿的后代统治下得以延续。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诗人、思想家和历史学家扎希尔丁·穆罕默德·巴布尔,他是印度和阿富汗的帕迪沙赫,巴布尔王朝和莫卧儿帝国的创始人。他在其著名著作《巴布尔纳玛》中特别写道:

«撒马尔罕是一个异常繁华的城市,有一个其他城市罕见的特点:每种手艺都有专属的市场,并且按规定它们互不混杂。这里有出色的面包房和餐馆。世界上最好的纸张完全产自卡尼吉勒,该地位于西亚赫阿巴河畔;这条小溪也被称为阿比拉赫马特。还有另一种撒马尔罕商品:深红色的天鹅绒;它被运往各地。»

埃米尔·帖木儿的诅咒

16世纪初,撒马尔罕成为布哈拉汗国的首都。但即使在1533年首都迁往布哈拉之后,所有汗国统治者传统上仍继续在撒马尔罕的库克萨莱宫加冕。埃米尔·帖木儿时代的石制宝座«库克塔什»就安置于此。在撒马尔罕加冕的传统一直持续到布哈拉埃米尔穆扎法尔统治时期(1860-1885年)。

在乌兹别克阿什塔尔哈尼德王朝时期,该城继续繁荣发展,吸引着来自整个亚洲的人才。

1740年,伊朗纳迪尔沙阿进攻撒马尔罕。他将受埃米尔·帖木儿的玉石墓碑从撒马尔罕运到了马什哈德。传说此后,惊扰的帖木儿之灵在梦中向纳迪尔沙阿显现。他的国家开始发生可怕的事情,从地震到瘟疫,纳迪尔沙阿本人也遭遇数次刺杀。据传说,惊恐的统治者下令将帖木儿的墓碑送回撒马尔罕,放回古尔-埃米尔陵墓的原处。然而,这并未能拯救他-他于1747年被残忍杀害。

有趣的是,关于帖木儿墓诅咒的传说在20世纪仍在流传。据传说,希特勒之所以决定进攻苏联,是因为苏联考古学家掘开了帖木儿(塔梅尔兰)的坟墓。当然,学术界否认这些事件之间存在任何关联。

1941 年,埃米尔·帖木儿的坟墓被打开。照片由 Uzarchive 机构提供。

无论如何,到18世纪中叶,撒马尔罕已遭破坏并处于荒废状态。直到几十年后,在乌兹别克曼吉特王朝创始人穆罕默德·拉希姆比和埃米尔沙赫穆拉德的努力下,才开始重建。得益于他们及后来的统治者,撒马尔罕在18至19世纪期间逐渐重新建设和有人居住。

1868年5月,该城被康斯坦丁·考夫曼将军率领的俄国军队征服。同年,当俄军出发追击布哈拉埃米尔时,在撒马尔罕城堡留下了一支非常小的俄国驻军。其总人数不超过七百人,仅装备有步枪、迫击炮和两门俄制火炮。城中还有24门布哈拉火炮,但已被封死,无法使用。

尼古拉·卡拉津。1868年6月8日,俄军进入撒马尔罕。图片来自rusmuseumvrm.ru

当地部落利用此情况,集结了一支大军兵临撒马尔罕城下-据不同估计,人数在4万到6.5万之间。几乎与此同时,城内爆发了反抗新俄国当局的起义。

城防司令弗里德里希·冯·施滕佩尔意识到现有兵力无法防御,决定固守城堡进行防卫。未来的著名画家瓦西里·韦列夏金也在城堡保卫者之列,他在《在亚洲和欧洲的战争中》一书中对此事件留下了回忆。

不久之后,撒马尔罕被划分为所谓的«土著»区和欧洲区(即俄国区)。城市经历了重大的重建和更新。

奥斯曼古兰经之旅

1917年十月革命后不久,即1918年4月,突厥斯坦苏维埃共和国宣告成立。这里值得回顾一个有趣的历史插曲。1869年,突厥斯坦总督康斯坦丁·冯·考夫曼将一件穆斯林圣物-保存在撒马尔罕的著名的奥斯曼古兰经送往圣彼得堡。据传说,这部古兰经曾沾染第三位正统哈里发奥斯曼·伊本·阿凡(575-656年)的鲜血。然而,在1923年,应塔什干和吉扎克的乌理玛(伊斯兰学者)请求,苏联政府将奥斯曼古兰经送回。1923年8月,它用专用车厢运至塔什干,随后运回撒马尔罕的霍贾·阿赫拉尔清真寺。

修复人员正在检查《奥斯曼古兰经》,2024 年。照片由乌兹别克斯坦文化艺术发展基金会新闻处提供。

1924年,民族领土划界计划付诸实施,突厥斯坦共和国因此被撤销,在其领土上成立了几个中亚共和国,包括乌兹别克斯坦。其首都从1925年至1930年是撒马尔罕,之后由塔什干接棒。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撒马尔罕与苏联中亚的许多其他城市一样,成为疏散中心之一。为了躲避战争,它热情接待了从苏联西部转移来的大量人员和机构。

战后直至苏联解体,撒马尔罕的国内外旅游业蓬勃发展。此外,这里还修建了工厂和企业,使该市成为该地区主要的工业中心之一。

1991年苏联解体后,撒马尔罕成为独立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州的行政中心。共和国首任总统伊斯兰·卡里莫夫本人就来自撒马尔罕,在总统任期内对这座古城给予了特别关注。这里竖立了埃米尔·帖木儿、伟大诗人阿利舍尔·纳沃伊和鲁达基、学者和统治者米尔佐·乌鲁格别克、杰出的伊斯兰思想家和神学家布哈里和马图里迪的纪念碑。

雷吉斯坦广场是撒马尔罕的标志性建筑。图片来自 milliycha.uz

对于现任总统沙夫卡特·米尔济约耶夫来说,撒马尔罕也非陌生之城。2001年至2003年,米尔济约耶夫曾任撒马尔罕州的州长。在他执政期间(他于2017年正式上任),该市的政治重要性显著提升。这里定期举办各种级别和方向的国际峰会和会议。特别是,2022年9月在撒马尔罕举行了上海合作组织(上合组织)第二十二次峰会。

2025年,撒马尔罕举办了几场重要会议。例如,4月这里举行了首届«中亚-欧盟»峰会。撒马尔罕还举办了10月独联体成员国安全机构和特种部门领导人理事会会议。2025年10月13日至17日,丝绸之路大学联盟第十届周年大会在此举行。月底,撒马尔罕将迎来十年来最大的人文盛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3届大会。

撒马尔罕旅游图景。(图片来源:fototerra.ru)

撒马尔罕继续在某种程度上充当着文化与艺术的«力量之地»。2024年,它被认定为独联体文化之都,2025年5月更成为伊斯兰世界文化之都。它在全球有近三十个友好城市。这里拥有数十处历史遗迹,包括雷吉斯坦广场建筑群、阿夫拉西阿卜遗址、乌鲁格别克天文台和博物馆、埃米尔·帖木儿陵墓以及许多其他不仅具有地区意义而且具有世界意义的古迹。此外,其建筑名胜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

因此,可以说这座古城如今正经历着新的鼎盛时期,是其三千年历史中最繁荣的时期之一。